西昌市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2021年在4個鄉(鎮)開展“田長制”試點工作,共設置了238名田長、覆蓋耕地18萬塊、面積14.6萬余畝,探索出一條民族地區耕地保護、有效利用、生態平衡的新路子,于2021年7月將試點經驗在全市推廣,實現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全覆蓋。
一是建立四級“田長制”責任體系。制定《西昌市試行保護“田長制”工作方案》,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原則,建立自上而下,職責分明的市、鄉(鎮)、村、組四級責任體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將土地承包、流轉、租賃等情況納入田長巡查報告內容。建立資金保障、考核獎懲、群眾參與、有獎舉報工作機制,營造群眾全民參與、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圍。
二是構建嚴格“全覆蓋”耕地保護格局。從嚴保護。推進宅基地改革,盤活閑置農房和宅基地,加強“房地一體”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和頒證工作,整合農業農村、水利、環保等執法力量,以直接立案、聯合立案、掛牌督辦等方式嚴肅查處占用和破壞耕地等行為。從嚴監管。運用“國土掌上一張圖系統”,對全市土地進行監管,對耕地和基本農田進行全方位監控,對全市耕地分層級設置農田網絡,公開田長責任人和責任事項,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從嚴問責。制定《西昌市試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工作管理制度》,推動建立耕地保護責任落實與基層干部績效評價掛鉤的督辦考核機制,獎懲并舉,對成效突出的各級田長給予通報表揚,對耕地保護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的進行約談,撤銷田長及相應職務,對嚴重失職瀆職的,追究其黨紀政紀責任。
三是提質增效確保糧食安全。提升耕地質量。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升糧食生產綜合能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廣實施肥藥減量增效、輪作休耕、增施有機肥、清理白色垃圾等措施,減少土壤板結和土地二次污染。提高耕地效益。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把“田長制”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按照優勢引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思路,逐步形成以葡萄、蔬菜、花卉為主導,玉米制種、油橄欖為特色的“3+2”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