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金華市大力推進以金義一體化為龍頭的新型城鎮化及以和美鄉村建設為載體的鄉村振興兩大戰略,走出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子。但農民收入區域差異較大,城鄉要素流動不順暢、公共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問題制約著三農領域高質量發展。因此,金華市著力從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四個方面入手,探索三農領域實現共同富裕的新路徑,重點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市建設,努力打造四個先行區,促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全面對接。
打造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帶動農民產業致富。注重讓農民分享農業產業鏈條各環節的利益,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轉型,整合現代農業園區、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農業科技園平臺,創建省級以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組建以金華市農科院為龍頭的研發聯盟體系,研發并推廣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科技成果。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對地方特色產業和農民增收帶動明顯的農業龍頭企業獲取建設用地實行差別化管理。探索開展大型農用生產設施設備、土地承包經營權等抵押貸款。全面推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造一批“萬畝十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和標志性農產品,完善質量標準和認證體系,提升品牌價值。加快數字農業建設,全面提升集生產管理、安全監管、產銷對接等功能的農業農村大數據2.0模式,為農民增收提供新空間。
打造新時代和美鄉村先行區,推動農民新經濟新業態致富。深化“千萬工程”,實施“五美聯創”行動,全面開展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桿縣、示范鄉鎮、風景線、特色精品村和美麗庭院建設,進一步推動社會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打造浙中美麗鄉村大花園。加強數字鄉村建設,開展未來鄉村建設試點,推動鄉村生態化有機更新,創新“五化十場景”應用,建成一批體現未來元素的鄉村新社區。實施鄉村運營行動,建立村落景區運營招商項目庫,對符合鄉村旅游運營需求、具有特色的村落重點提升打造,夯實發展美麗經濟的底色和實力。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強村帶弱村、先富帶后富,提高經營村莊水平。
打造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先行區,幫助農民實現改革致富。穩步推進農村“三塊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穩慎探索農房財產權、宅基地使用權更豐富的權能實現形式。推進農民建房“一件事”改革,加強宅基地綜合監管,落實“一戶一宅”政策,盤活農村宅基地資源。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通過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發展鄉村新產業。深化農業“標準地”改革,健全和完善縣(市、區)、鄉(鎮)兩級土地流轉平臺,全面推廣農業“標準地”履約保險,積極探索“土地預流轉”模式。建立農業“標準地”招商項目庫,大力開展農業“標準地”精準招商。深化推廣義烏改革經驗,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完善農村集體經營建設用地入市制度。
打造城鄉高度融合發展先行區,增強農民對共同富裕的獲得感、幸福感。實施先富帶后富行動,建立先富帶后富的幫扶政策體系,健全低保標準與城鎮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相掛鉤的常態化增長機制。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完善決策程序,按照宜留則留、宜聚則聚、宜遷則遷的原則,更大力度推動高山遠山、生態功能區和地質災害頻發地區群眾整體搬遷。推進“集聚搬遷一件事”特色多跨場景應用試點,打造全省易地搬遷的金華樣板。以“兩進兩回”行動為牽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智匯金農”人才培養計劃,暢通科技、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下鄉通道,吸引各類人才投身鄉村發展。
建設四個先行區是金華三農領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根本保證。金華市注重對三農領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政策引導,初步形成“1+1+X”共富政策體系。修訂《金華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把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相關工作目標嵌入“十四五”發展規劃主要內容。出臺《關于全域建設和美鄉村爭創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市的實施意見》,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制訂《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行動計劃(2021-2025年)》,推動全市農村環境長效管護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村人居環境全域明顯提升。認真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的意見》,研究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的實施辦法,分年度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按實際工作需求保障土地出讓收益用于三農。
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開展年度實績考核??h級黨委和政府每年向市級黨委和政府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情況時,把三農領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作為主要內容之一。加強考核結果應用,優先提拔使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工作實績突出的黨政領導干部。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建立常態化約談機制,對履職不力的縣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確保農村共同富裕的舉措落實到位,共同富裕的成效不斷顯現,提高廣大群眾認可度、滿意度。